淡然选择 执着坚守 ——记南通市教育系统勤政廉政好干部、如东县双甸中学校长王兵
2015-9-30
随和、清瘦、朴实是他的外表,认真、勤勉、清廉是他的内涵,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他的梦想。
1988年大学毕业时,他婉拒了南通大学的挽留,谢绝了市直高中的邀请,毅然回到家乡如东这块他挚爱的土地上,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1988年8月,他分配到如东县丰利中学工作,2002年,因工作需要,组织上安排他到离家40公里外的双甸高级中学工作,他欣然领命。十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勤政廉洁”四个字。他先后被评为南通市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南通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南通市教育系统勤政廉政好干部等。他就是如东县双甸中学校长王兵。
心系责任 勤勉力行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王兵身体力行,勤勤恳恳地管理着这所学校。
2007年,王兵出任校长时,双甸中学还是全县也是全市办学条件最薄弱的学校。硬件落后,办学理念滞后,质量意识淡薄。面对繁重复杂的老校改造,他请来专家,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建立基建领导小组,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调配一切可用资源,科学高效组织施工。上百间危旧平房需要拆除,五十多户教师需要安置,一个月的时间,有人预言:“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面对困难,他并没有被吓倒。动员大会之后,他和分管的同志深入需拆迁的教职工家庭,现场办公,一户一个现场办公会议记录,一户一个安置方案,同时组织青年教师和工友成立搬家队义务搬家,签约一家搬一家。他和大家一起手搬肩扛,他身上那种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深深打动了每位学校教职工。最困难的一户老教师长期卧床,他腾让出了自己的宿舍给予安置,自己则借住到同事家里。他用决心、诚心、耐心换来了大家的理解、支持,终于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安置和拆迁任务。2009年10月,新教学楼、运动馆、学生餐厅、运动场如期竣工投入使用,学校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爱校如家的他坚持每天巡查校园的角角落落,哪里有滴水的龙头,哪里有空转的空调,对这些小事他都不放过,及时派人处理。由于学校经费紧张,能节约的就节约,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搬桌椅、锄杂草,小的修修补补,他经常带着大家一起动手干。有人说他不像校长,他一笑置之,解释说,“当家才知柴米贵。”
没有行动,思想决不能成熟为真理。“力行”正是他提出的校风建设目标。也正是这一次次的力行,刷新了学校的工作格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和他的团队把双甸中学建设成为了管理规范、设施齐备、质量上游、社会满意的学校。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是新生事物,家长和社会了解不够,学生报名不积极。他认真解读政策,亲自制作多媒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政策。为提高复习效果,他把报名学生单独编班,安排精兵强将上课。他亲自查阅大量资料,进行面试辅导。全县最高的录取率,学生真诚的微笑、录取的喜悦,对他这个工作团队来说是最好的回报。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校长的身影。”这是双甸中学教职工对王兵校长多年来形成的最深刻的印象。但少有人知道,寒冬凌晨四点,他会抽查学生早餐的备餐情况,嘱咐师傅做好饭菜的保温工作。深夜十点,查完学生就寝情况,他一天的工作才算基本结束。这时,遇到寄宿生生病需要送医院,他一定全程陪护,一方面通知家长,一方面送医救治,挂号、检查、取药,直到家长赶来他才放心离开。他常说,一千多学生睡在学校,我睡觉时要留一个耳朵和一只眼睛值班。
以人为本 创新超越
师高方有教兴,教强而后学优。2002年,王兵初到双甸中学时,正赶上高中扩招,生源质量迅速降低,优质师资不断流失,大批新教师和外校分流过来的老教师成为教学主力,面临学校教学质量下滑的严峻形势,他未雨绸缪,以前瞻的眼光着手培养一支人人胜任高中循环教学的教师队伍。
他一改骨干教师集中于高三毕业班的传统,在广泛听课摸底,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的基础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启动了《双甸中学教师五年岗位培训计划》。他大胆将全校骨干教师按比例分配到三个年级,搭建循环教学体系,建立近三十个教师互学共进培训组,并针对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逐人明确提升目标,策划研修活动,确定科研课题。在教学管理中,大到组织教师参加境内外培训,小到选择教师阅读书目,他无不投以满腔的热忱。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解决课堂结构不合理、容量不足、起点过高,目标过低等问题,他一头扎进教室,在一个月里听遍全校一百四十几位老师的课,一学期组织校内亮相课、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四百余节,他与老师们及时交换意见,研讨得失。只要不外出开会,他就泡在老师的课堂里。在他的带领,听课评课,互学共进成为双甸中学教师的工作常态。经过三年的努力,双甸中学教师循环教学率达到100%,以此实现了高考成绩跃居在市县同类学校前列的目标。
他建立起骨干教师培养梯队,大胆放开骨干教师的校际流动,爱才不“贪才”,先后向县内外四星级高中输出了五十多名骨干教师。一位教育专家考察双甸中学之后很惊讶:“送出了那么多骨干教师,现在的质量还能年年提高,真不可思议!”
严于律己 淡泊心安
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打断了王兵校长手头的工作。电话是一个做工程的熟人打来的,“你们学校的改扩建工程能不能给我做?”话语中充满期待。一切按规矩办、一切照程序走,所有的建设事务由基建组集体讨论决定,所有的工程由政府公开竞争招标,任何人不得私自决定。这是他在学校基建组会议上明确的工作要求。
在基建过程中,最敏感的是工程量的变更,凡碰到变更问题,他都要求基建组成员亲临施工现场,实地考证变更的必要性与实际变更量,并按程序、按标准核定变更量,作为校长的他仅仅监督检查基建组工作的开展的情况,从不绕过基建组插手工程建设的具体事项。在一些人看来,工程建设有私利可图。2011年,一个曾在双甸中学做工程的老板出事被县检察院调查,消息传出在校园引起无端的遐想,有人甚至悄悄提醒他有问题就赶快向组织讲清楚,王兵心里却很坦然,随后相关部门延伸调查还了他一个清白,他没有被潜规则击中,不仅他和基建组没有一个人收受老板的礼金,而且也没有人接受过老板的宴请。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扎紧制度的笼子,为清正廉洁奠定基础。学校基建过程中有几百台空调的移机与安装,他自己宿舍搬迁中空调的移机与维修照样却自掏腰包处理。在对他的校长任中审计中,工作人员发现学校内控制度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民主,支出手续完备,票据管理规范。小到一桶水的领取,大到政府采购项目、学校的临街门面房出租、学生商店的经营招标等涉及钱物利益的工作,学校台账资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谋私利,不争荣誉。王兵校长用自己清正廉洁的作风,让学校发展充满了正能量。外出办事,盒饭就是他的工作餐,午休就在汽车里打个盹。母亲病重期间,他把母亲一直带在自己身边端茶送水,服侍尽孝。母亲去世后,只有亲属参加吊唁告别仪式,谢绝所有同事和协作单位的慰问。
在王兵的带领下,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南通市中小学常规管理模范学校”、“如东县高中教学成果金奖”等省市县荣誉一百多项,学校的办学特色被《新华日报》、《江苏法制报》、《南通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深得社会好评。淡然选择,是一种智慧;执着坚守,是一种忠诚。王兵校长十几年如一日,用忠诚和智慧,撑起一片风轻云淡的教育天空。在乡间教育的沃土上,一路开花,一路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