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高悬 震慑常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3-19浏览次数:0

利剑高悬 震慑常在
——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解读之七
湖南省法学会廉政法学课题组组长、教授 邓联繁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5-2-26  

巡视体现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不是权宜之计,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那么,如何用好利剑呢?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强调的是巡视工作要明确职责定位,巡视内容不要太宽泛,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进行。他要求中央巡视组增强对党负责的政治意识、发现问题的责任意识、敢于提出问题的党性意识,体现出问题导向。
  尽职履责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摘编》两次提到巡视组的责任,一次是:中央给了巡视组尚方宝剑,是钦差大臣,是八府巡按,就要尽职履责,不能大事拖小,小事拖了,对腐败问题要零容忍。另一次是:要落实监督责任,敢于碰硬,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他要求中央巡视组当好钦差大臣、中央的千里眼,善于发现问题,找出老虎苍蝇。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成绩有目共睹,各省区市巡视组也出手不凡。截至201411月底,全国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共发现涉及厅局级干部问题线索1528件,是2013年的7.5倍;涉及县处级干部问题线索3853件,是2013年的5倍。成绩单的背后,是巡视组责任的落实。
  突出重点强监督。《论述摘编》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发现;二是发现哪些问题。就发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加强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主要负责人的巡视监督,有利于防止一把手异化为独断专横的一霸手。而就发现哪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方向,即着力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着力发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四个着力体现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想,大大提高了巡视的针对性与威慑性。
  不加遮掩说问题。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愈演愈烈有的领导和关键岗位人员利用职权与承包商、供应商内外勾结,搞权钱、权色交易24日、5,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和第八巡视组分别向东风汽车公司、中国联通反馈专项巡视情况。这种戳到痛点的反馈方式,让一些腐败分子坐立不安,而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他指出:向被巡视地区、单位反馈时,要直指问题,一五一十把问题抖搂出来,根本不要搞任何遮掩,责成其认真整改。只有这样,巡视才能有权威、有威力,才能不挫伤群众的期待。
  
  确保巡视成果落到实处
  2014年,中央纪委对巡视移交的万庆良、谭力、武长顺、陈铁新、隋凤富、梁滨、朱明国等中管干部问题线索进行了立案查处。正当人们在细细盘点2014年反腐成绩单时,2015年反腐已经揭开了序幕。201414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据了解,杨卫泽的问题就是通过巡视发现的。
  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推动问题解决是巡视工作的三部曲。其目的就是要更好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对巡视成果善加运用,并且要确保巡视成果落到实处。几轮巡视下来,巡视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预见,巡视利剑将更加锋利,今后的运作也将更加成熟。
  巡视组加强建设,层层传导压力。一方面是压担子,即要求加强巡视干部队伍建设,在巡视立场上讲忠诚,做到秉持信念坚定不移、严守规矩坚定不移、忠于职守坚定不移;在巡视纪律上讲干净,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在巡视责任上讲担当,做到无愧于党的事业、无愧于群众期望、无愧于岗位职责、无愧于职业操守。另一方面是回头看,让心存侥幸者感到震慑常在。不是一巡视了就完事,要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既督促落实整改责任,又对新的问题线索深入了解,形成更大震慑。
  被巡视对象明确责任,整改落实。巡视不是走马观花、请客吃饭,对指出的问题,被巡视单位不能无动于衷。发现问题只是巡视三部曲的第一部,而整改落实到位才是巡视的目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被巡视对象高度重视巡视反馈的意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分类处置巡视组移交的领导干部问题线索,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并发出问责警告:因巡视成果运用不到位又发生重大问题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第一次巡视提出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整改,要找省委书记说事,加强对省委书记的问责
  组织监督部门放开手脚,利剑出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凡是违纪违法的都要严肃查处。不要怕问题多,问题多的单位可以把握节奏。要一网打尽,有多少就处理多少。这就给用好、用足巡视成果定了调,为相关部门运用巡视成果提供了尚方宝剑,指明了努力方向。习近平指出,在选人用人方面,中央组织部要查找原因、提出措施,匡正用人风气;在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方面,则要求对巡视发现的问题件件有着落
    

做好两篇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的辩证统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样要做好这两篇文章。
  在《论述摘编》第七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涉及巡视定位、巡视内容、巡视组组长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对创新巡视形式、完善巡视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创新巡视形式,打造巡视110”2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三轮专项巡视反馈情况,各巡视组的麻辣反馈引起社会关注。如,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向神华集团反馈时指出,一些企业领导人操控重点合同煤审批权谋取腐败黑金;煤炭灭火工程存在利益输送黑洞,形成链条式腐败;部分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严重缺失……“黑金黑洞链条式腐败等问题反映出相关领域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更体现出巡视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利剑高悬的震慑力。巡视利剑不能挥空,被巡视单位要有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整改后群众不满意不放过、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不放过的危机感、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专项巡视可以增强巡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落实全覆盖要求,形成更大震慑力,并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就像公安系统的110、路面巡警制度。在巩固和深化专项巡视方面,习近平提出要更加机动灵活,根据动静随时就去,让人摸不着规律。把握专项特点,抓住专项重点
  完善巡视体制,形成全国一盘棋。党章规定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开展巡视。党的十八大以前,两级巡视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切实加强对省区市巡视工作的领导,层层传导压力。从指导领导,一字之变,更有利于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全国一盘棋,上下联动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新格局。
  巡视条例,实现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条例是党内法规重要组成部分,要及时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经验,把聚焦中心、坚持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创新组织制度和工作方式、善用巡视成果等写入条例,不断完善巡视制度,更好依纪依法巡视。巡视制度体系以党章为根本,以巡视条例为主体,以配套制度为支撑。抓紧修订巡视条例,吸收固化巡视实践中的新经验,有利于增强巡视条例的时代性,也是完善巡视制度体系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