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为荣廉为贵
追记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调解员”
如皋市江安镇司法所原所长刘荣贵
挽救一个人,成全一个家。如皋市江安镇司法所原所长刘荣贵,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司法第一线,为社区矫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所接管的326名社区服刑人员、426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他创新的“双体检”、“红色矫正”新路子被国家司法部在全国推广。他竭尽全力为6名贫困刑释解教人员落实了“低保”待遇,为130名刑释解教人员取得了“责任田”,为近200名刑释解教人员找到就业岗位。他情系特殊人群,将关爱奉献给了社区矫正人员,被誉为如皋市“十佳和谐卫士”。
他在司法行政岗位上为社区矫治工作默默奉献了整整29个春秋。天有莫测风云,今年1月8日晚,在送达一份《社区矫正人员通知书》时却不幸遭遇车祸遇难。事故发生后,当地干部群众无不扼腕痛惜。如皋司法局党组、南通司法局党组当即作出决定,在司法行政系统广泛开展向刘荣贵学习的活动;江苏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柳玉祥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总结、学习刘荣贵先进事迹”;《法制日报》发表了《没有高过群众褒奖的荣誉》通讯,深情追忆刘荣贵;如皋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刘荣贵学习活动的决定》;南通市政法系统组成报告团,进一步学习宣传刘荣贵先进事迹。刘荣贵身前的一段段佳话正在江海大地上传播开来……
回归路上用爱相伴
“走了,怎么就走了呢?”已回归社会的徐永晁一听到刘荣贵不幸遇难消息后,胸口感到一阵窒息。待他缓过神来,与刘荣贵朝夕相处的往事,在他的脑际一一浮现……
今年63岁的徐永晁,住如皋市江安镇徐葛村。1997年,因挪用军费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2007年7月被宣布假释回到家乡,成了江安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对象。
徐永晁到司法所报到的第一天,刘荣贵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跌倒了爬起来,改过自新,依然会有出路。”徐表示:“认真改造,重新做人,回报社会!”。
徐永晁回来后,妻子对他冷眼相对,家中还欠下20多万元债务,两个儿子因无人管教,常年在外游荡。而就在这个关节眼上,妻子又一纸诉状送到法院,要离他而去。徐永晁感到如五雷轰顶,肺都气得要炸了。“你要置我于死地,我也不会让你活!”失去理智的徐永晁拍了遗照,买了汽油,打算报复妻子,事态一触即发。
刘荣贵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来到徐永晁家。“徐永晁,你有啥难事跟我说。”刘荣贵语调诚恳而坚决。“刘所长,我是生不如死啊。”于是倒出心中的苦水。
刘荣贵听了,开导说:“我为你出庭应诉,为你提供法律援助!” 。
此后,刘荣贵将徐永晁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天天约他到所里倾心长谈,进行心理辅导,常与他一起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反思昨天,把握今天,奔向明天”、“失足未必千古恨,今朝立志做新人”等富有哲理性话语,深深打动了徐永晁的心,刘荣贵用真情大爱融化了“坚冰”,使徐永晁自动放弃了报复行动。在法院开庭时,法官采纳了刘荣贵的代理意见,徐永晁平静地与妻子协议离婚。家庭风波平息了,刘荣贵成了徐永晁最信任的人。
“老徐啊,除了参加社区劳动,你还要找点事做做,要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刘荣贵为徐永晁选购了《芹菜种植技术》、《如何种植反季节蔬菜》等书籍。此后,徐永晁一边看书一边实践,在自家1亩1分责任田里搞起反季节蔬菜种植。刘荣贵四处奔波为他打开了蔬菜销路。假释期两年内,徐永晁种植蔬菜净利润达5万多元,挖到了“第一桶金”,徐永晁对刘荣贵有着说不完的感激。
2009年7月19日,徐永晁按期解除矫正,结束了那段灰暗人生。他兴奋地对刘荣贵说:“走过黑夜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我要好好珍惜人生宝贵时光,为社会做点事,感恩刘所长亲人般的关爱!”
此后,徐永晁扩大资本经营酒类批发业务,很快发展成为省级酒类批发商,年销售值突破500万元。他经营决策、对外签订合同总是请刘荣贵指导把关。而刘荣贵则随叫随到,义务服务,还经常督促他互惠互利,和气生财,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如今,徐永晁不但还清了债务,还有了近两百万元的流动资金,两个儿子成为白领阶层。经刘荣贵牵线搭桥,徐永晁还找到了新的伴侣。
“没有刘荣贵所长,就没有我徐永晁的今天!然而,我还没有来得及感恩回报,他却悄无声息地到了另一个世界。”如今,只要一提起刘荣贵,徐永晁感激的泪水就忍不住夺眶而出……
矫正对象成了“干儿子”
刘荣贵有一个“干儿子”。说起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2013年5月,18岁的丁三(化名)因盗窃被判缓刑,进社区矫正10个月。刘荣贵了解到丁三父母离异,缺少关爱,整日在外游荡,成了不良少年。因此,当丁三一到司法所报到,刘荣贵就嘘寒问暖,送给他生活用品,给他以关心和爱护。
刘荣贵去丁三家走访,当得知丁三不会烧饭,一日三餐大都靠方便面充饥,有时没钱买方便面就饱一顿饿一顿混着过日子,面对此情此景,刘荣贵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决定把他当“干儿子”教养。
从此,刘荣贵隔三差五就往丁三家跑,他和丁三一起打扫卫生,教他干农活。刘荣贵还给丁三家送去油、米、铁窝、煤气灶,手把手教丁三烧菜做饭。为了让丁三自食其力,刘荣贵还出钱将他送去参加电焊工培训班。可是,没去几天,丁三坐不住了,他不告而别进了游戏机房。
对此刘荣贵并没有放弃,当刘荣贵了解到丁三有服装裁剪手艺,他就到附近的服装加工厂为其联系工作,厂方一听是个缓刑犯,怎么也不愿意接受。
“他没爸没妈,很可怜的!”刘荣贵说“我是他干爸,我担保!”刘荣贵的真情终于打动了一位老板的心,丁三做了一名服装裁剪工。丁三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受不了规章制度约束,又故伎重演,关掉矫正对象统一配备的定位手机,瞒着刘荣贵和社区干部外出游玩。刘荣贵费了好一番工夫才将他从外地亲戚家找了回来。面对给予三次警告处分的“干儿子”,刘荣贵依然不离不弃。
“小丁啊,我为你好,把你当作自己的儿子教育管理,就是希望你走上正道。你这么年轻,人生道路漫长,你能迷途知返,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才是我最大的欣慰!”刘荣贵对丁三语重心长,希望他早日回归社会。
如今,得知刘荣贵不幸去世的消息,丁三心如刀绞,他写出一份“家信”:亲爱的刘所长,在我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是你伸出援助帮教之手,给我送衣送物,让我感受到家的亲情和温暖。望着你花白的头发、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我懊恼不已。我后悔没听你的话,没有好好改造自己,没能克制自己,我明知故犯,屡教不改,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此刻的我,泪水迷糊了双眼。看着你的照片,你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你我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一直浮现在眼前,你对我的关心和温暖永远珍藏在心里。你说过“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能改变现在;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能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你的话,我现在已经牢牢地刻在心里。
这封血浓于水的“家信”,道出了一个往日迷途者对刘荣贵的无尽思念。
“刘所长,我们想念你!”
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他身后留下的遗物是:71元现金、61本《工作日志》、111个荣誉证书和奖牌、1张未能送出的《社区服刑人员通知书》。他勤政为民,一心为公,所以深得民众的敬仰,尤其深得那些曾经得到他帮助而幡然改过、“回头上岸”人员的铭记和感恩。
2014年1月23日,装着刘荣贵灵柩的灵车缓缓驶出刘家小院。这一刻,灵车压着白霜缓缓向前。当送行的第一声三角炮响过,从江安镇新建村到石庄殡仪馆10多公里的公路上,沿途的乡亲们守候在路边。凛冽寒风中,他们按当地风俗习惯摆下祭桌,放上点心,倒杯热茶,静静等候灵车到来。而在这送行的人群中,有不少是社区服刑人员和已经解除矫正的人员。
“刘所长,你是我最亲的人,我想你!”在新建村村头,已经解矫的吴爱林摆下祭桌,一束鲜花,两盘点心,三柱清香,他穿着刘荣贵送给他的棉衣声泪俱下:“社区矫正3年,你将我带上正道,教会我自食其力,有了温暖的家。你送给我的棉衣棉被是那样的贴身暖和,你送给我的农具是那样的好用!”
“刘所长,你是好人,我舍不得你走!”在江曲公路边,69岁的刑满释放人员侯林富抚摸着灵车,他隔着车窗玻璃悲怆地呼唤:“刘所长,我从监狱出来时举目无亲,没有住房,没有生活来源,你送来救济金和生活用品,还为我办了‘五保户’证,让我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现在,我生活无忧无顾,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你咋就走了呢?”
“刘所长,你教会我培育大棚蔬菜,你说过,等这责任田里的蔬菜有了好收成,你来我家喝丰收酒,现在蔬菜丰收已成定局,你咋就这样走了?” 社区矫正对象樊林在刘荣贵为他落实的责任田路口摆下祭桌。
在刘荣贵遗体火化当日,有位社区矫正对象在网上发了一篇《沉痛缅怀刘荣贵》的祭祀短文:平凡如你,思绪难断。你用心改造特殊人群,个个革心洗面回归社会;你矫正管理创新,日有所探,年有所成,获得的那111项荣誉是最好奖赏;你天命之年,为了一名社区矫正人员,生命嘠然而止,令人垂泪。
刘荣贵走了,但江安司法所里大大小小的几十块奖牌依然熠熠生辉:如皋市“十佳和谐卫士”、南通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调解员”、2013年度荣记国家司法部一等功……这111项荣誉证书和奖牌,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是对他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
小草平凡,它用绿色装点了大地;花儿平凡,它用花香芬芳了世界。刘荣贵的事迹平凡却伟大,他用生命在司法为民的战线上绽放出最美的光彩。